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寄语“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为响应国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助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上海市青少年科创教育经典导读》(第二季)将于今年上海科技节前夕整装再出发,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点亮青少年心中的科创之光。
第二季将延续第一季“重磅嘉宾开讲、权威顾问导读”的高品质调性,力邀科学、教育、企业界翘楚大咖,聚焦生物医药、有机化学、人工智能、量子通讯、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以纪实风格的视频语言,全景立体式展现专家们的成长经历和科创生涯,通过科创专家与主持人的对谈,引领观众跟随嘉宾聆听一段段科创故事,品茗一本本科学书籍,体悟一份份走心寄语。节目中,嘉宾娓娓道来各自的学习阅读心得,相信也将打造出一份独树一帜的“科创经典阅读书单”,鼓舞新时代的科技后浪们在阅读中培育科学家潜质、献身科研事业。
《上海市青少年科创教育经典导读》第二季特别增设互动问答环节,专家们将在每期节目中回答广大热心观众的提问,以科创之光链接起荧屏内外的“科创大家”与Z世代“新生力量”,传承科学星星之火。最后一期节目还将邀约热心观众来到节目录制现场,与院士专家面对面互动,在沉浸式“开讲啦”方寸间,鼓励年轻科技人才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作为本季第一期主讲嘉宾,带领我们领略了化学的神秘魅力。在丁校长看来,化学可谓是21世纪最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它几乎可以创造万物,要学好化学,需要拥有勇于打破边界、突破藩篱的创新能力,为此,他导读并推荐《走出思维泥潭》一书,鼓励所有读者积极探索,突破创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红外物理学家褚君浩再次来到上海科创教育经典导读。继上一季畅谈了自己是如何攻破红外物理学界世界级难题之后,作为本季第二期嘉宾,褚君浩院士回顾了他在科研道路上遇到的坎坷和风景,并生动地描绘了传感器在未来智能时代的应用场景。为此,他导读并推荐《传感器与智能时代》一书,鼓励读者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今后的发展方向。
“科创教育最大的特点,往往是出人意料。”从一名物理老师,到中学校长,再到担任市教委副主任,现担任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始终在和孩子打交道,他努力为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舞台。他强调,科创过程可以锻炼孩子创造性思维,这往往是做题达不到的,也许让孩子做几个实验,换一个方法来训练大脑,拓展思维,会给孩子带来新的发展方向和通道。“培养科创能力需要很长时间的累积,而对每个人来说,成长的初期影响尤其大 。”
“科创教育是个童子功,从小在大脑里的连接,对人的影响是终生的。”上海科创教育经典导读第二季系列第三期,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馆长将推荐由凯文·凯利撰写的《失控》一书。
上海科创教育经典导读活动第二季第四期邀请到了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作为导读嘉宾,探讨青少年如何提高创新能力,成为创新人才。丁晓东校长以上海理工大学“医工交叉跨学科创新中心”和“机器智能研究院”为例,介绍了学校近年来推出的创新教学模式和取得的成果,强调了“在创中学,在学中创”的教学模式。在他看来,“这样的教育改革对孩子们有个好处,就是他在做的过程当中,他发觉社会需求这样的东西,在探索的过程中又有了很大的收获,就会发觉读书更有用,对读书也就会更加热爱”。丁晓东校长在节目中为广大读者推荐了乔治·伽莫夫的科普经典名著《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一书。
上海科创教育经典导读第二季第五期再次邀请到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知名教育家胡卫。他在节目中分享了自己参政履职的经验,与观众一起探讨学校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向青少年朋友们推荐并导读了《飞奔的物种》一书。这本由知名脑科学家大卫·伊格曼和音乐家安东尼·布兰德合作撰写的书籍,提炼出人类创造力的整个发展脉络。胡卫认为,脑科学家与音乐家的成功合作,有力地证明了科学与艺术是塑造创造力的两大“翅膀”。科艺融合,能够更好地激发人类的想象力和创新的活力。
上海科创教育经典导读活动第二季第六期邀请到了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李大潜,李大潜院士告诉我们,数学是许多高科技的基础,在国家的建设事业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他把自己的研究方向从基础数学转为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李大潜院士在节目中为广大读者推荐了他主编的一套《数学文化小丛书》。这套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辑十册,目前已经出到第四辑。这套丛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数学发展史中的一些重要篇章以及一些著名数学家的历史功绩和优秀品质。
上海市青少年科创教育经典导读活动第二季第七期主讲嘉宾第七、八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谈孩子的创造力,教育的本质是让人幸福,让孩子成为一个真实的人。今天有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普通人,而不仅仅是有什么出人头地的机会。我想这样的家长的愿望,是符合我们今天社会发展的趋势的。
尹会长在节目中为读者们推荐的是英国人托尼·赖斯编的《发现之旅》。这本书记录了17世纪末至19世纪,人类历史上著名的十次探险之旅,包括汉斯·斯隆爵士的牙买加之旅、库克船长的三度太平洋探险、达尔文的小猎犬号航行等等。书中收录了保存于英国自然博物馆的300多幅当时随行艺术家的手绘或者摄影作品。尹会长说,这是一本很美的书,他特别愿意把这些很美的书介绍给孩子们。
著名眼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做客纪实人文频道《上海市青少年科创教育经典导读》第二季第七期分享他身为医生、科研工作者和教师三种不同身份的人生感悟。
作为一位医生,要以病人为中心,时刻为病人着想,做有把握的事情;作为一位科研工作者,要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作为一名老师,要诲人不倦,甘当人梯,让你的学生超越你,超越自己。---范先群
范先群院士为读者推荐《有医说医:生命健康七堂课》一书。这套书采用科普漫画的形式,以家庭中不同年龄层的6个漫画人物形象为故事主线,利用求医、照护等场景,对各个生命阶段的代表性健康问题进行了解读。范先群院士为这套书题写了四句话,“漫画科普,图文并茂,浅出易懂,寓教于乐。”
中国科学院院士、药物化学家陈凯先做客上海科创教育经典导读,聊聊“中国新药”的崛起之路,他胸怀国家战略,率先带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搬迁浦东张江,积极推动国家创新药物研发技术平台体系的建立;几十年来,他始终在为中国的医药事业孜孜不倦地奋斗着,希望能够有中国特色的新药物走向世界。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我一直感觉到我们国家的发展一定要依靠科技,所以我一直想要做好准备,努力地去学习科技。
---陈凯先
陈凯先院士为读者们推荐了《新药的故事》一书。该书从新药研发科学家的视角出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抗生素、抗癌生物药等对人类健康有着重大影响的药物,以及它们跌宕起伏的研发过程,并将新药的产生、人类发明这些药物的思路、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都糅合起来,具有多方面的阅读价值。“这本书一方面可以启发你如何培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逐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提到了科学家应该具备的人文素质,那就是除了科学知识之外,还需要有科学的精神以及为社会奉献的胸怀。”
上海市青少年科创教育经典导读(第二季)第十期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城乡规划学家、同济大学教授吴志强为我们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城市规划理念。吴院士向孩子们讲起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他说童年时代他住在南京路一带,小学的时候看着附近的车辆、马路、房屋,就在心里想象怎样把它们更好地安置、运行,可以更好地为大家服务。“总是感觉哪里可以更好。”就是这种朴素的想法,让他在考大学的时候选择了同济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然而真正开始学习这个专业的时候,他才发现,原来城市规划没有那么简单,“城市规划承载了人类对下一代的居住形式的梦想。”需要学习的太多了。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建筑学、道路工程学、植物学、美学……。这让现场的孩子们了解了,要在一个领域取得成就,不能专精一门,而要兼容并蓄,打开眼界,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吴院士在节目中为读者们推荐的是他领衔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绿色校园与未来》。这是一套五本的绿色校园与绿色建筑知识普及教材,覆盖从小学到大学的学生群体。通过“绿色小故事”、“绿色小贴士”、“绿色实践”、“知识宝库”、“热点争议”、“绿色实验”等栏目的设计,以生动活泼、富于启发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绿色生活习惯。吴院士希望孩子们能从身边做起,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参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工作,建立绿色、节能的生活理念,让绿色生活理念从个人影响到家庭,从家庭影响到社区,为共同创建绿色、和谐的理想生活而努力。